(2010.10.05)国民收入漠视伊甸园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五):国民收入漠视伊甸园
「国民收入账目」(national income account)是宏观经济的第一课。公认是最沉闷的经济学题材。当年同学之间没有一个有兴趣,可幸大家知道老师不会在这方面出试题。国民收入账目是教政府怎样统计几种不同的国民总收入,国际贸易怎样入账,税收及政府财政怎样算,等等。闷得怕人,当年我无法集中五分钟。
这里要说的是比较有趣的有关话题。国民收入账目用政府的统计方法,没有多少经济...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五):国民收入漠视伊甸园
「国民收入账目」(national income account)是宏观经济的第一课。公认是最沉闷的经济学题材。当年同学之间没有一个有兴趣,可幸大家知道老师不会在这方面出试题。国民收入账目是教政府怎样统计几种不同的国民总收入,国际贸易怎样入账,税收及政府财政怎样算,等等。闷得怕人,当年我无法集中五分钟。
这里要说的是比较有趣的有关话题。国民收入账目用政府的统计方法,没有多少经济...
写了四篇《宏观分析的失误》,还没有写完——还有一篇吧——累了,要松弛一下。这系列文章我写得格外用心,容易累。正在进行大修《经济解释》的卷二——《供应的行为》——我要加进一章评论宏观分析。不少同学要求我写一本关于货币的书,更多要求我写一本关于宏观的。关于货币,我出版了《货币战略论》那本文章结集,算是作了交代。
宏观呢?想不出理由要写一本书。多年以来,行内朋友认为我的价格理论(微观也)自成一家,但「宏...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四):失业要从公司看
失业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题,绝对是。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的。失业人多是大麻烦,因为会导致社会不安定。什么是失业不容易下定义:任何人不怕工作粗贱,或愿意接受低工资,不可能找不到工作。何谓失业今天经济学行内还有争议,还有些有分量的学者认为没有失业这回事。这定义上的困难我在《制度的选择》一书内解释过了。不能否认的...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三):漠视局限推断失灵
我喜欢独自思考,思想上喜欢事不关己,己不劳心。有时想到的跟前人有别,我会拿出刀来挥斩几下。这些日子,为了对炎黄子孙的一点关心,事不关己有时也拿出刀来。
宏观经济的分析历来是事不关己的。作学生时替一位宏观教授改试卷,每卷收一美元,不难赚,教授提供的答案是老生常谈,我不懂,争议太多不是赚卷费之道。跟着选修布鲁纳(Karl Brunner)教的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布鲁纳是我认...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二):曲线交叉自欺欺人
前文说了宏观分析的一个基础失误,指出储蓄与投资——不管意图不意图——是同一回事。只这一点,传统的宏观分析难以挽救。还有其他严重失误。自欺欺人的玩意不限于宏观分析,只是宏观比微观远为普及。让我拿出刀来剖析吧。
(二)曲线交叉说均衡的失误
一九六七年的秋天我到芝加哥大学去,是乡巴佬出城。芝大当时名满天下,是经济学的少林寺。战战兢兢,我把自己作为学生看。两个月后...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一):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
尽管我不同意,经济学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微观是指价格理论,别无其他。传统上,价格理论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其广阔度通常止于市场。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不是指国家或人口的广阔度,而是着重于传统微观分析少注意的项目,例如国民收入、政府债务、调控政策、失业话题等。有些题材,例如国际贸易,是微、宏二观皆涉及的。
二百多年前起自斯密的传统,资源使用属微观,收入...
英国经济学者凯恩斯(一八八三——一九四六)是个重要的思想家。智力惊人:罗素说凯氏是他平生遇到的智慧最高的人。博学多才:涉及的学问有多方面,著作等身,文笔流畅。兴趣广泛:桌球、桥牌、艺术收藏、芭蕾舞欣赏等皆卓然成家。口才了得:Harry Johnson年轻时有幸见过他,后来对我说凯氏与弗里德曼是二十世纪的经济学者中辩才最高的。
年多前谢世的Alan Walters曾经对我说,整个二十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位经济学者是凯恩斯与...
上期发表《书法十九年》,刊登了两幅自己近期的书法,其中一幅写「吾意独怜才」,是自己将要出版的书名。这里再刊登这五个字,因为要回应一位读者的评语,从而带到为什么书法是那么困难的话题去。该读者把老人家赞得飘飘然,但写道:
「『吾』字似有倾倒的感觉,『独』字左边的反犬旁亦有此感觉,如果书写时稍有扶正,则成上佳作品无疑。」
该读者显然对书法有研究——他看得出我的字有点周老师的风格,我也认为有,虽然老师历来...
我是五十五岁才开始研习书法的。那是十九年前。医疗的发达与住所的空调舒适,给我这一代的人增加了不少工作或创作的岁月。今天,我的短暂记忆是明显地减弱了,也比较容易疲倦,但想象及推理的能力依然故我。没有夸张:读者给我的专栏文字的评价不减当年,而学术上的朋友不少认为我的创意今胜于昔。年多前科斯对一位朋友说他预料我对经济学的更为重要的贡献还在后头!不可能对——我自己知道有多累——但外人看我今天的思想作品还是...
August 3, 2010
From Steven N.S. Cheung
The passing away of Earl Thompson is a great loss. He is brilliant and he is an original. My view is that the economics profession will never see his like again.
On April 3, 2009 I published a Chinese article commenting on Earl’s views on the financial crises. I agreed with his views, leaped praise on the man as a true scholar, and described his cha...
雷公老弟鼎鸣七月十九日在《信报》发表《中国应严厉打击学术腐败》,是做过功课才动笔的文章。该文指出神州大地学术腐败成风:抄袭、冒牌、研究弄虚作假、论文枪手生意滔滔。没有理由怀疑他的报导,问题是如果这些「腐败」行为一律清理得一干二净,中国的学术会搞起来吗?赌搞不起来我敢赌身家。
鼎鸣老弟是把问题本末倒置了。学术发展的气氛能成功地搞起来,上述的「腐败」不打自散。学术气氛搞不起,管制得怎样严谨也不会有作为...
怕排队,也怕烈日当空,没有打算参观在上海搞得红透半天的世界博览会。孙儿孙女到了上海,只几岁,虽然来日方长,我恐怕他们不会再有机会见到那样庞大的世博,坚持他们要去。太太找朋友帮忙,安排到不需要排队的招待,老人家也跟着去走了半天。参观了中国、德国、台湾、意大利、沙地阿拉伯等五个名馆,不用排队也属走马看花。要尽看上海的世博可能要花一个月!
是尴尬的问题:应不应该有人像我们那样,可以不排队而获得优先招待呢...
(五常按:《吾意独怜才──五常谈教育》正在悉心整理,打算在神州出版。事前想不到是那么艰巨的工程,整理不半途就累了。先写此《序》,好叫自己能松弛一下。)
十多年前,教育制度在香港吵得热闹:要不要改?怎样改?要用母语还是英语教学呢?凭什么准则决定?由谁决定?考试的规例如何,试题的规格如何,教法的管制又如何?一时间不少教育专家跑出来表达意见。
毋庸讳言,我历来对教育专家不认同。事实上,我对英国十九世纪的...
上期发表《独裁是学术发展之道》,准备捱读者骂。果然不「负」所望,奇怪是骂的不是那么多,赞同者大不乏人。炎黄子孙不少中了「民主」之计。他们一般不知「民主」何物,只说民主就是好,不民主就是不好,而独裁更是不好了。老人家说过,票不应该乱投,什么事项要以民主投票作取舍,什么不要,要有清楚的界定才可以推出对社会有贡献的民主制度。这界定通常由宪法约束,可惜先进之邦的经验,这重要的界定约束不容易持久地维护。
...
先谈求书名这个玩意,之后才转入正题。
上期写《重寻无处》,提到要出版六本有专题的文章结集,其中四本希望读者提供书名的建议。读者反应热烈,建议的不仅多,而且一般不错,一时间老人家花多眼乱了。
书名这回事,可以等到排版前的一分钟才定案。但我老是想着《经济解释》卷二的开头三章,要赶着把上述的近于「闲话」的六本书定下名目才可以集中地想。如下是暂定的六本书名,还可以改,希望不要改了。读者的意见我会继续考虑。...
整理平生论著,要有系统地在神州出版,是争取大市场,传世机会较大也。是时也命也运也:像我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才华远不及苏子的,文章传世的机会本来近于零,但神州再起,有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加上什么互联网的数码科技,占了先机,传世无缘是无话可说了。要痛快地博他几手是人之常情吧。山木兄的专栏文章出版了不止一百集,可能是个世界纪录,是否发神经只有上帝知道,但争取传世的意图用不着问苍天。
我的英语文章早就整理好...
张胜量是小友牛牛的名字,十二岁,快十三岁了。他的钢琴天赋不少人说过,我也说过,写过文章赞过他。这里要谈的不是天才这回事。我要尝试解释一个小孩子弹奏出来的音乐为什么跟一个成年的大师分不开。换言之,只听弹出来的音乐,不知演奏者是谁,我不会知道是出自小孩之手。不仅我这样说,古典音乐比我听得多的几位朋友也这样评价牛牛。读者不相信吗?牛牛刚出版了一只光盘,弹肖邦的二十七首练习曲,难度高。买来听听,你会同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