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旧图表的新阐释

《解释》的四年大修与重写,由三十万字增加到五十八万字。今天的合订本再修一次增加到六十万字,其中在卷一我补加了一章,有两节,都重要。第一节有一幅一九七一年我发明的几何图表,简单的,附着的文稿早就遗失,但该图被两位朋友放进他们写的教科书去,今天在美国网上提到的“史提芬张的需求曲线”应该就是这幅几何图表。

往事依稀,该图表在《解释》的原序中有提及,但数十年来我没有再想该图。最近把《解释》的合订本再修,竟然发觉自己耕耘了数十年的经济学,认为是大有长进的,全部内容皆脱离不了该简单的图表,只是在阐释上有了很大的改进。换言之,该图表包括我知的经济学的全部。今天的阐释如下。

从《经济解释》的创作历程说经济学的三个基础(五之二)

图中的dAdBA君与B君这两个人对同一物品的需求曲线,纵轴是价,横轴是量。我不用功用或效用这理念,而是用斯密提出的原则上可以观察的“用值”(use value,斯前辈称value in use)。A君与B君的需求曲线是他们各自对该物品的边际用值。价等于边际用值就是同学们知道的消费者均衡,也代表着每个人在局限下各自争取利益极大化的结果。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需求定律。

一条曲线六处改进

这里我的贡献有六项。一、价也是代价,非金钱物品(例如父母子女之间的爱)虽然一般不能在市场成交,但有代价,可以替代,需求定律同样用得着,不需要采用空中楼阁的功用或效用。二、所有局限转变皆可翻为价或代价的转变,而约束人的行为跟着的转变是需求定律。三、成交量是真有其物,但需求量不是,而后者是唯一的在经济学中我们不能不慎重处理的空中楼阁的变量。四、委托量。“量”可能只是一个委托之量,不是购买者需求之物。例如以时间工资雇用员工,雇者购买的是员工的产出贡献,不是员工的时间,只因为量度贡献的费用高,就委托于以时间量度。又例如购买维他命丸,以每瓶算价,其实顾客要买的不是瓶子。五、履行定律。凡是选择作价的量,监察履行的费用会下降。例如购买维他命丸以瓶数算,你不用担心出售者会骗你瓶子的数量,但瓶子内究竟是些什么,会否中计,就不容易监察了。六、隔离理论。选择作价的“量”一定要有可以把不付费的人隔离的特质,出售者才可以收费。这是我上文提到的、共用品破案的关键。量的选择要有隔离的功能才可以把共用品带进有市场的需求定律去。

上述六项皆明确道理,都重要,但今天的大学课程没有教,专业学者想也懒得想,难怪行外人不认为经济学有什么实际用场。只一条曲线我就指出传统的处理有六处大漏,转到较为复杂的成本概念与竞争含意,我给传统的打分当然是到处交叉了。西方的经济学发展了二百多年,天才辈出,他们是搞什么鬼的?

要把简单理论用出变化

上述六项关于阐释一条需求曲线的传统忽略,看似琐碎,加起来是经济学者不能把需求定律发挥出可观的解释力的重要原因。他们重视功用或效用函数与弹性系数,写出的方程式虽然可观,却不容易带到真实世界的现象去。实际上弹性系数无从量度,功用或效用不是真有其物,中了套套逻辑之计是不容易察觉的。真实世界没有需求曲线这回事!

传统的经济理论的解释力令人尴尬我作研究生时就知道——老师阿尔钦当时被誉为价格理论的天下第一把手,但他解释不了很多我从小在香港见惯的市场现象。复杂的理论显然不管用。一九六九年起我频频跑工厂跑市场,重视现象的细节,然后把这些观察逐步把经济学的理论与概念调校。结果是把简单的理论用出复杂的变化。实不相瞒,技术上,我曾经是一个复杂理论的好学生。

市场均衡的浅释

回头看图表,说市场。假设物品的总量是Q*,即总供应的竖直S线。假设Q*之量全为B君所有。这样,物品给B君的边际用值是MA君完全没有该物品,他的边际用值是NNM为高,如果市价低于NA君会购买;如果市价高于MB君会出售。B君出售,他的边际用值会从M沿着dB曲线向左上升。A君购入,他的边际用值会从N沿着dA曲线向右下降。达到的均衡点是A君的边际用值与B君的边际用值相等,即是X的高度与Y的高度相同。这高度也与P相同,是A君与B君交易的市价。B君出售给A君之量为YE,跟A君购买之量PX相等,即是可以观察到的成交量,沽出与购入一定相同。A君从这交易所获之利是NPX,他的消费者盈余。B君放弃了qB YMQ*这个面积的用值,换来A君给他的qB YEQ*这个面积的换值(斯密称value in exchange),赚取到的是面积YEM

市场均衡是指A君的边际用值等于B君的边际用值,二者再等于市价。这点同学们应该学过。可能还没有学好的,是这均衡是竞争的结果。不管市场有多少个需求者与供应者,每个皆自私自利,各自为战,见价高于自己的边际用值就沽出,见价低于自己的边际用值就购入,结果的均衡点还是所有的人的边际用值相等,再一律等于市价。

我们把个别竞争者的需求曲线每价向右横加而获得市场的需求曲线。以dAdB每价向右横加,图中的NFED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了。市场的均衡点是E,即是总需求曲线与总供应曲线相交之点。

二师一子大比并

让我们停下来,分享一下三个近代的人对上述分析的贡献。阿尔钦的贡献是指出市价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把产权与竞争挂上了钩。“价格决定什么远比价格是怎样决定的重要”是阿师教的,可惜是口述,可能只教我一个。科斯的贡献,是指出市场成交要有权利界定,我们不要只从物品或资产本身那方面看。这是科斯定律的主要内容了。

我自己的贡献却有五项之多,可惜加起来不一定比得上阿师与科斯每人说一句那么重要。我的五项贡献是什么呢?一、市价是唯一的不会导致租值消散的竞争准则,争取采用这准则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或制度费用。二、说价格管制会导致剩余或短缺,不能清市,是胡说。有价管必有其他竞争准则出现来替代,知道什么替代准则会出现,清市分析易如反掌,而推断什么准则会替代市价要从减低租值消散的门径找寻。三、经济学的均衡是个概念,非事实,不要被物理学的事实均衡误导。经济学的均衡是说有足够的局限条件指定,推得出可以验证的假说。四、马歇尔的剪刀比喻——交叉于E点的那把大剪刀——是错的。马前辈那把大剪刀基本上没有用,我们要弄清楚那大交叉之内的无数小交叉的含意。五、逻辑上,吉芬物品只可能在一人世界或没有交易的情况出现。市场之内或任何有交易的物品,逻辑上不可能是吉芬物品。(同学们可从图表证出。)

供应曲线的阐释

再回头看图表吧。B君的需求曲线dB,从镜子看是他的供应曲线。价高于M,他会出售,沿着dB向左上出售。从镜子看sB就是他的供应曲线了。这向右上升的sB供应曲线也是B君的边际成本曲线,因为成本是最高的代价,而B君的需求曲线dB是代表着他的最高边际用值。放弃的边际用值就是边际成本。sBdA相交的X点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均衡:A君的边际用值等于B君的边际成本。综合起来,市场均衡是说,所有参与者对同一物品的边际用值相等,等于市价,再等于该物品的供应边际成本。(按:从镜子看的供应曲线,当年我只用文字提及,没有画出来。要是当年我画了出来,今天这图表会更为普及。)

上述是说,市场可以有无数的人一起参与,一起竞争,即是在我们的图表中可以有无数的个别需求者与供应者,每个皆需求,每个皆供应。我们的分析依旧,只是无数的个别曲线这里不好画出来。同学们不妨自己画,在图中那市场需求曲线之内可以有无数像X点那样的小交叉,参与者互相以市价为竞争准则达到的均衡点是无数个X点一律平排。这也是说,马歇尔那把大剪刀我们看不出有多少内容,无数的小交叉平排才是以市价为竞争准则的内容所在。

上述分析是基于一种存在的物品,没有牵涉到生产活动。引进生产活动,这分析基本上不变。假设有一个人在街头卖花生,独自种植然后制成花生食品在街头出售。这个人是用自己的生产要素,通过生产活动,然后在市场推出花生食品。他的供应曲线也就是图表中的sB,看为出售劳力或出售花生食品基本上没有分别。

比较复杂是这个人不独自产出,参与一家公司与他人一起合作生产。基本上我们的分析依旧不变,但要从件工合约的角度才容易看清楚。假设公司之内的所有员工的产出贡献皆由件工合约处理,那么每个员工可以看为在街头卖花生的人。有了这个看法,从件工合约转为时间工资合约只是在合约安排上有所转变。市场其实一样,但转换了合约形式你说这个是产品市场那个是生产要素市场我不会跟你打官司。

(五之二未完待续)

话题:



0

推荐

张五常

张五常

396篇文章 12天前更新

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