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按:本文是大修拙作《供应的行为》新加的第一章,先在这里刊登看看同学们认为哪里不明白。《供应》旧版的第五章用上同一章题,内容不同,会改章题。)
市场是物品或服务交换的地方。一七七六年斯密说得好:「给我那我需要的,你就可以获得这你需要的,是每项交易的意思。」
交易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单是我们日常的市场交易就有多种变化。除了这些,圣诞节交换礼物是交易,送礼搞关系是交易,走后门是交易,政治交易也是交易。这些不同形式或不同性质的出现可能因为权利结构不同,或交易费用不同,或风俗习惯不同。不是浅学问,详尽的分析要用几本书,而好些交易我没有作过研究。
自愿的交易含意着每个参与者皆获利。此利也,不是平分的。每个交易者都希望能从对方多获一点甜头。决定交易利益的分配是市场竞争与交易费用。讲深一层,约束竞争的费用也就是交易费用。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一节:交易的两个基本话题
先处理两个话题吧。其一是交易怎会带来利益呢?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边际用值不同。这可能起于品味不同,或各自拥有的物品之量没有达到人与人之间的边际用值相等的均衡点。市场竞争会带来这边际用值相等,我在《科学说需求》的第七章解释过了。那所谓市场均衡,是指不同的需求者对同一物品的边际用值相等,再等于市价。这均衡要基于某些交易费用不存在,但不是基于所有交易费用不存在。如果所有交易费用不存在,不会有市场。换言之,市场的存在是为了减低某些交易费用而起。是哪些交易费用市场要减低呢?我想了近二十年才找到答案,迟些再说,因为这里还没有解释租值及租值消散。另一方面,如果引进产出活动,交易的利益就更大了。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成本不同,各自专业产出然后交易的利益可以很大。有产出活动的市场均衡,边际成本要加进去。这也是后话。
第二个要在这里先说一下的话题,是科斯定律。也只能略说——这定律的详尽分析是卷三《制度的选择》的工程。这里要说的不是科斯一九六○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而是早一年他发表的《联邦传播委员会》其中的一句话:「权利有清楚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我认为这是科斯定律的几个版本中唯一可以称为「定律」的,只是「清楚」(clear)一词还有待商榷,但不值得花时间争议。
交易要有私产性质
科斯的思维当年有震撼性,因为他说的市场交易不是什么汽车、苹果,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音波频率。音波频率是可以界定的,事实上可以界定得清楚。好些其他在市场见到的物品或服务,其权利反而没有界定得那么清楚。这里的问题重心,是权利毫无界定的物品或服务,不能在市场成交。
圣诞节交换礼物是一种市场交易,但双方的互「送」大家要打开包装才知是什么。你送给我,不能肯定我也会送给你,但你有我会回送的期待,或在礼物回送之外的另一些「关系」期待。期待,或胡乱地猜测一下将来的回报,某程度也算是有了界定。任何人到市场购买任何物品,都期待着该物品可以带来的权利或好处,不一定很清楚,但总要有某程度的权利预期。买回来是你的,你才会出钱购买。这样看科斯定律,其实是看故老相传的交易定理(Theorem of Exchange)的一个必需条件,但传统可没有说权利要有界定才可以成交。(交易定理是同学们在大学读到的Edgeworth-Bowley Box的分析,我在《科学说需求》第七章采用了一个比较简单清楚的方法处理。)从这角度看科斯定律,只不过是指出交易必须有的局限条件,也即是说某程度上,私产权利的界定(不是说私人所有权)是在市场成交的先决条件了。在卷三我们会再解释,权利界定不够清楚,或交易费用过高,是社会成本问题的重心所在,也是行内认为是科斯最重要的贡献。
第二节:没有产出的市场
最简单的市场交易是没有生产活动的那种,即是《科学说需求》第七章处理的。没有生产,于是不论产出成本,好比市场上只有旧邮票或古文物等的存在。可以有货币作为媒介或计算单位,交易其实是物品换物品,早就存在的,不是见有价就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
在这简单的市场内,任何市民见某物品的价够低,会用自己拥有的其他物品或货币来购买,见某物品价够高会把自己拥有的出售,务求该物品的相对价格跟自己的边际用值看齐。这是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的行为,而每个人在竞争下各自为战地这样做,上文提到的市场均衡会是结果。
需求曲线也是供应曲线
这里有趣的观点是:价格下降一个人会多购进,是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价格上升这个人会多沽出,其供应曲线是向右上升的。说有趣,因为在这个简单的市场中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是同一回事。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价够高,这个市民沽出,在某价之上其供应曲线对着镜子看是需求曲线了。这样,需求定律也就是供应定律了。
我在《科学说需求》几次强调,不是真有其物的变量可避则避,愈少愈好。「需求量」是经济学者想象出来的意图之物,真实世界不存在,但无法避免,在《科学》的第六章我解释过要怎样处理才能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不容易,但可以处理。现在说到供应,供应量也是意图,也不是真有其物。可幸供应量与需求量类同,可以说是同一回事,要推出假说作验证,其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一个天真的谬误
这里要补充的,是传统的分析有一个天真的谬误。需求定律是说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倾斜,但传统说休息或休闲——无疑也是经济物品——价愈高其需求量愈大,因而推翻了需求定律。有关的分析错得天真。
传统的等优曲线分析是这样的。纵轴为金钱收入,横轴是一个人出售的工作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为极限。从工资为零开始上升,一个人供应的时间量跟着上升,即是说休闲的时间下降。到了某一点,每小时的工资升到高处时,这个人的每天工作的时间供应量会下降,也即是休闲时间的需求量会增加。翻过来是说,工资上升即是休闲之价上升,到了某一点,休闲的需求量是增加了。休闲之价上升,其需求量也上升,推翻了需求定律。(几何上,工资上升,工作时间的供应曲线先向右上升,跟着转弯向左上升。后者是说工作时间减少,休闲时间的需求量增加,推翻了需求定律。)
说这传统分析错得天真,因为这分析忘记了一个人不可以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还活得久!疲倦得不能动而还有雇主是奇迹,但那是雇主需求那方面,这里可以放过。不能放过的是每个人都要顾及自己的生命可能因为工作过度而变得短暂的代价。无论时间工资升得怎样高,真实的工资收入是这工资减除了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而引起病痛或一命呜呼的负值。换言之,每天工作到某一点,上升的时间工资,扣除了生命的所值,其实是下降了,代表着消闲之价下降,消闲的需求量因而增加了。这是需求定律。
第三节:产出市场与合约变化
要通过产出程序的市场的分析是复杂多了。因为生产的成本变化多,需求曲线再不是供应曲线了。我们要处理生产成本与不同的合约安排。二者皆复杂,要向浅中求才可望收获。这是《经济解释》卷二《供应的行为》的主要任务。这里的「开场白」是先略谈大概。同学可能认为老人家说的跟传统说的格格不入。老人家说的是真理。
从一个小故事说起吧。一九八二年回港工作后几个星期,一位同事申请升职,要通过评审委员。我是其中之一,而作为当时的系主任,我不能一题也不问。我见该同事的研究工作专于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即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成品产出的关系的分析,于是问:「如果你在街上给一个擦鞋童(当时的香港还容许这行业)把你的皮鞋擦亮了,你给他二元作酬报,这二元是购买他的劳力呢,还是购买皮鞋上的光亮?」他答不出来!所有生产函数分析都有这样的尴尬。
答案是二者皆对:产品市场也就是生产要素市场,二者分不开,只是不同角度看同一市场。
穿珠仔的例子
二○○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我发表的《从穿珠仔看新劳动法》是旧话重提,但说得详尽一点:
「二战后几年,香港西湾河的山头住着些破落户,是贫苦人家,我家一九三八建于该山头,相比起来是『豪宅』了。贫苦人家不少以穿珠仔为生计,一个人从早穿到晚只赚得四口便饭一餐,鱼肉是谈不上的了。很小的不同颜色的玻璃珠子,用线穿起来成为头带或腰带,有点像印第安人的饰物,当时西方有市场。由代理人提供珠子、线与颜色图案的设计,操作者坐在自己家里按图穿呀穿的。以每件成品算工资,是件工。
「代理人是老板了。不知是第几层的代理,他的报酬是抽取一个佣金。佣金多少或是秘密,或是胡说,但不同的代理人不少,有竞争,看他们的衣着,整天在山头到处跑——交、收、验货——其收入也是仅足餬口吧。
「上述的平凡例子有几个绝不平凡的含意。一、从简单的件工角度看,劳动市场就是产品市场,二者分不开,传统的经济分析是错了的。二、如果政府管制件工的工资,就是管制产品的物价,价管是也。三、没有任何压力团体会对穿珠仔这个行业有兴趣,因为作为代理的老板,作出的只是时间投资,赚取的只是一点知识的钱,身无长物,没有什么租值可以让外人动手动脚的。四、这些可怜的代理老板,就是经济学吵得热闹的principal-agent这个话题的主角人物。这题材可不是起自我一九八三的《公司的合约本质》,而是起自我一九六九发表的《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选择》。」
如上可见,「劳动力」(生产要素)与「珠仔带」(产品)是不同之物,但购买劳动力与购买珠仔带是同一回事,市场一也,跟擦鞋孩子与皮鞋光亮的例子一样,只是穿珠仔多了一些「中间人」。以件工算工资,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合约形式大致相同,多了中间人的监管与讯息的传达只是为了减少市场顾客需要做的工作,以中间人的专业处理成本较低。
时间工资合约有变
让我们跳到以时间算工资的例子。这里合约选择的变化比物品市场与件工合约市场的变化多了不少。严格来说,时间工资市场与物品市场还是同一市场,只是合约的形式有别。更重要的是工人的时间本身不是物品,不是顾客要购买之物,虽然原则上市场的任何产品都可以按产品之内的多个不同工人的参与贡献,以及各种原料的采用与机械的租值加起来算价:每个不同工人的小小贡献之价,琐碎原料之价,机械租金之价等。这样看,产品市场还是生产要素市场,二者一也。不要以为物品的顾客没有那样琐碎地算价,市场就改变了。顾客没有这样算,但通过产出机构的老板或「中间人」,这些琐碎之价是算了的,跟穿珠仔的例子相比远为复杂,但原则还是一样。
因为时间工资不是直接量度产品的贡献,监管的问题跟件工合约有很大的差别,牵涉到我在本卷第三章与卷三提及的「履行定律」。合约的选择是一九六六年我写论文《佃农理论》时提出的研究话题。多年过去,这话题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这里我要指出的是科斯一九三七年提出的公司替代市场不是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看法是一种合约替代了另一种。责任或权利的界定会跟着变。详尽的讨论要到卷三《制度的选择》才处理。这里要指出的重点是: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分别是合约的形式不同,但市场一也。
第四节:结语
不要以为我吹毛求疵,强把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作为同一市场看。传统分开处理往往顾此失彼,失误频频,而漠视了合约的选择与经济整体的合约结构,看少了很多。不同产品当然有不同市场,但同样产品,把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分开处理可以严重地误导。话虽如此,为恐读者跟不上,有时我也逼着要跟传统的说法,其实是说不同的合约安排。
要明白市场交易的运作,我们要注意两件事。其一是合约选择,其整体要到卷三才处理,虽然从这里到那里我们在途中无可避免地偶尔涉及。第二件重要的事是概念的掌握。在卷一我们处理了与需求有关的概念:缺乏、竞争、均衡、功用、用值、换值、何谓价、何谓量等。卷二转到收入、利息、投资、财富、资本、成本、租值、利润、盈利、社会成本、交易费用等。据我所知,没有任何其他科学,概念的掌握比经济学重要。
可以这样说吧。有解释力的经济理论是浅的,但概念掌握得不够好这些理论不管用。有实用性的经济学概念是从人类行为的规律引申出来,可以看为是一类经验定律。这些概念是从斯密到今天二百多年的思想与观察的累积所得,是一些重要的思想遗产了。演进过程千山万水,可惜今天的专业文章没有教,一般课本说的要不是不够深入,就是错多对少。经济学的概念掌握要频频用真实世界的观察作印证才能学得到家。古往今来,能全面掌握这些概念的经济学者不及一掌之数。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