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五常按:本文是《受价与觅价》第七章《价格分歧与捆绑销售》的第二节。


价格分歧有三等之别。第一等(first degree)又称无瑕价格分歧(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这是上章第三节提到的榨取消费者盈余,但所有消费者的所有盈余全部被榨取了。这里要注意,不同的消费者同样地被榨取不是价格分歧。无瑕价格分歧是指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曲线,每个要付的沿着该线下降的价格排列跟着不同,或每个消费者要按他们各自的需求曲线而付不同的「全部或零」之价。生产觅价者当然难以估计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所以在真实世界无瑕价格分歧难以执行。最接近的实例,是我曾经提到的昔日美国的迪士尼乐园收不同组别的游客不同的入场费。是价格分歧。因为不同组别的顾客被榨取不同的消费者盈余,很有点「无瑕」的味道。

明显地,无瑕价格分歧在真实世界近于不存在。经济学者对这话题感兴趣,主要是以之示范那无效率的死三角可以怎样铲除。他们要示范铲除死三角的困难吧。可惜我扫了他们的兴,在上章解释了为什么该三角根本不存在。

第二等(second degree)价格分歧有点无聊,同学们不学算了。这是无瑕的第一等加上一点瑕疵:与其沿着不同顾客的需求曲线每小量降价(第一等),第二等是按量部降价,例如量单位一至一百每单位是一个价,一零一至二百每单位是较低的另一个价。价格分歧是指不同顾客的同量部分的单位价格不同。有些国家的工业用电这样算,而不同工业的量部单位之价不同。


三等分歧的理论逻辑

最常见而经济同学必学的是第三等——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也。这是上节提到的那类:同样物品,不同市场或不同顾客付不同的价,任由顾客购买多少的。传统提供的解释是因为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所以价格不同,弹性系数较低的付较高的价。是逻辑井然的推理,清楚明确,这理论被行内毫无疑问地接受不止一百年了。让我们看看这理论的结构吧。

假设一个觅价者产出的一种产品有两个分隔着的市场,售价一样两个市场都有顾客,但如果这两个市场的价格需求弹性系数(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不同,价格分歧可让这觅价者获得较高的总租值。推论如下。两个市场有两条不同的需求曲线,因而有两条不同的边际收入曲线。把后二者向右横加,得到的是两个市场的总边际收入曲线,生产觅价者的产量是边际成本等于总边际收入。然而,要赚取最高的总租值,两个不同市场的边际收入要相同。这样,觅价者给每个市场的供应量是按着彼此的相同边际收入而供应的两个市场的量,在各自上头遇到的需求曲线那一点就是各自的价。如果二者的需求弹性系数一样,两个市场的价会相同,没有分歧,但如果弹性系数不同,弹性系数较低的价会较高,弹性系数较高的价会较低。这就是价格分歧了。


逻辑对不等于真理对

这里有一个科学上的麻烦:逻辑推理对不一定代表着解释对,而头痛是错的解释可能因为逻辑推理对而被认为是对了。以不同的需求弹性系数来解释价格分歧这个现象,在逻辑推理上不仅对,而且经济学不容见到那么清晰地对的逻辑。可惜还有最重要的一关要过:要用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验证。凡是牵涉到弹性系数的理论皆难以验证:不是真实世界没有弹性系数这回事,而是难以观察及量度。一般而言,我们只能大略地猜测弹性系数是高还是低,而有时我们可以相当肯定地说甲情况的弹性系数比乙情况的为高或为低。

严格来说,以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来解释价格分歧是一个没有验证过的理论假说。随意的观察到处都是问号。入住头等病房的富人的医生诊金是入住普通病房的穷人的四倍,是因为富人的需求弹性系数较低吗?还是富人的需求弹性较高,需求曲线近于平线,但高到天上去?香港的地铁收学生半价是政府及纳税人的仁慈,但昔日芝大校园邻近的电影院收学生近于半价不是仁慈之举,我们怎可以肯定学生对电影的需求弹性是比较高呢?


倾销的解释

一般之见,是以需求弹性系数解释价格分歧,最具说服力是一个国家的出口货往往比产出国之内的格价为低,理由是出口货要面对国际竞争,所以需求弹性系数较高。应该对吧。是吗?这些日子中国的产品出口到香港市场,质量较高价格较低是事实。质量较高是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我在《科学说需求》的第六章解释过了。价格较低呢?我考查所得是因为中国有出口退税这优待政策。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发觉同是日本产出的照相机,同牌同型号,在日本市场比香港市场价高。但当时日本的租金与工资比香港的高很多。更为明显是香港屡有日产照相机的水货出现。水货相宜不少但不是假货,也不是次货,而是没有通过正规代理进口的真货。虽然没有香港代理的保证书,但质量一样,很少失灵,而偶尔失灵厂方也是照「保」的。我当年考查所得,水货是倾销货,dumping是也。

一个牌子的照相机快要出新型号,但日本的厂家发现旧型号存货太多,怎么办?他们不要在本土市场贱价推出这些货尾,以免影响形象及本土市场的大局,于是推到国外去。因为价低,有时低于历史成本,日本的厂商不会明目张胆地倾销于香港市场,以免代理的商人投诉。有隐瞒性的倾销是水货,其实往往也是通过作为代理的商人,有时代理的老板明知却漠视,让员工赚取一些外快。水货久不久出现,但同样的水货不会持久。

水货之价通常远比同样的正货为低。算是价格分歧,但用不着需求弹性系数作解释。大手割价卖货尾最好卖到国外去不难明白,老外称倾销,炎黄子孙称水货,后者比较生动过瘾,而反倾销的西方君子的学问欠奉,不知道真正的倾销是不会持久的。当然,政客或竞争生产的败军之将会见人家价低就大呼倾销,要求法律协助。


不敢打赌等于没有解释

除了上述,我们要注意有些国家的出口货是专为入口的国家设计的,有小量留在本土销售,但入口国家因为量大其价较低。我们也要注意瑞士的名牌手表在瑞士本土市场往往比竞争激烈的香港相宜。更为起眼是德国制造的天下第一名牌的施坦威钢琴,在德国本土之价比没有进口关税的香港相宜很多——其差距远超运输费用。这些观察皆不支持以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来解释价格分歧这个传统接受了逾百年的理论假说。

我在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大花笔墨,因为传统老是喜欢以这两个市场来示范价格分歧。我没有说这两个市场没有价格分歧,而是找不到支持不同弹性系数这个假说的证据。我也没有说弹性系数较低价格会较高没有出现过。当然出现过,但偶尔的出现算是什么推断或解释呢?牛顿说苹果会掉到地上,你敢打赌不会吗?但如果你以逻辑推出需求弹性系数是这样那样,所以价格分歧会是这样那样,以实证为凭,我赌你错。


讯息费用与资源空置

我要在这里介绍自己对价格分歧的解释,其赢面跟赌牛顿的苹果会下跌是一致的。这解释说,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下,有讯息费用,加上有资源空置,价格分歧会出现。这是局限转变导致行为转变的理论,简单的,虽然在下章分析讨价还价时一些小节还要加进去。

在附录的《卖桔者言》中我提到讯息费用的存在导致同时同地同样的桔子不同的顾客可能付出很不相同的价。这是价格分歧。一般而言,讯息较差的顾客要付出较高的价是近于定义性的了。当年我试图挽救传统的弹性系数假说,问:讯息费用较低的顾客会有较高的需求弹性系数吗?答案是可能,但不一定。当时我用简单的时间成本来代替讯息费用,时间宝贵的顾客大致上会付出较高的价,也是近于定义性。困难是我们怎可以肯定时间宝贵需求弹性系数会较低呢?这关系我推不出来!

无论怎样说,我们不需要用上需求弹性系数不同来解释价格分歧。讯息费用的引进有时需要有时不需要。这种费用不容易处理,我会在第八章以整章分析。我认为资源空置是更为重要的解释价格分歧的局限转变,通常需要,但也有不需要的例外,因而要补加讯息费用。


房间与座位空置

从卖桔的经验可见,资源空置对价格分歧有重要的决定性。当年我带着学生在香港街头卖桔,如果客似云来,要排队轮购,价格分歧会急速下降甚至消失。上文提到的水货或倾销的例子也类同。更为明显的例子是宾馆的房价,有很多空置房间时价格分歧常用,尤其是高档次的。二千多元一天的房间,被誉为贵宾的可能只付数百元。然而,当宾馆近于全满,则改为贵宾不贵。空置导致飞机座位票价的分歧也明显。十年前我在《供应的行为》的旧版中写道:

凡是空置常出现而又有办法瞒天过海的行业,价格分歧司空见惯。二十多年前我坐飞机回港,坐普通位。因为『关系』非凡,买到半价之下的机票。在机舱内我好奇地向前后左右的乘客查询,竟然发觉票价最高是我!

飞机票价是海鲜价,容易出现价格分歧,中国内地的处理更为明确:普通客位可从没有折头减到一折。同机的打折变化通常没有那么大,也不小,是价格分歧。我没有作过深入的考查,随意的观察是二○○五年左右,内地机票的折价幅度比二○一一年为大。也是随意观察,二○一一年取消班次的频率比二○○五年为高。如果这些不严谨的观察是对的话,那么取消乘客人数太少的航班,把乘客挤进其他班次去,是减少座位空置的另一个法门。这支持座位空置导致价格分歧:取消班次的频率上升与票价打折幅度下降的联系是证据。好些西方国家,乘客有法例保护,没有故障取消班次航空公司要赔钱给顾客。不知同学们认为哪种处理对社会整体有较大的利益呢?

说到机票折价,我又要给同学出个试题。中国内地的机票打折只限于普通客位,头等或商务舱永不折价,就是空空如也也不折。那是为什么?昔日曹子健七步成诗,今天老人家有朋友作证,用不着七步想出答案(一笑)!


成本定律再显神通

为什么资源空置会促成价格分歧的行为呢?答案是上章提出的成本定律:直接成本是可以按量支付的成本。资源的空置量增加,上章提到的灰色地带扩大,直接成本算不出来,边际成本曲线于是画不出,生产销售的觅价者无从以成本的指示订价。好比飞机座位的例子,有空置,传统的分析说服务多一个顾客的边际成本近于零。这看法不对:一张机票一千五百元,说多招待一个顾客的边际成本只二十元有什么意思呢?正确的看法是空置座位多我们无从算出边际成本,但当挤迫开始出现,甲愿意出的票价就是供应座位给乙的成本,而当挤迫度上升,座位的机会成本也上升,是直接成本,而这就是边际成本曲线了。

现在的问题,是当飞机有大量座位空置,招待顾客的边际成本变得模糊,或无从算出,主理的航空公司要怎么办呢?可以选择停飞,但如果要飞,公司的选择是可收尽收。如果公司只订一个价——整班机的需求弹性系数等于一之价——有两个困难。其一,该弹性系数之价为何难以估计;其二,就是容易估计只订一个价的总收入会比采用价格分歧的为低。换言之,从九折减到一折而使机舱全满的总收入,会比任何单收一个价的总收入为高。中国内地的航空公司显然很懂得利用挤迫度的变化来调校折头的变动:普通舱座位通常是全满的。

宾馆有大量房间空置的分析类同。不同之处是宾馆不可以关一天开一天,但飞机有偶尔停飞的选择。停飞一班改作其他用途,或改作与其他客机合并挤迫,一班机的飞与不飞的直接成本之别大致上可以算出来。采用可以停飞跟他家合并的处理会提升起飞的挤迫度,而这提升会使打折的范围缩小,也即是价格分歧下降。


讯息费用与资源空置不能二者皆缺

我恨不得能只用讯息费用或只用资源空置来解释价格分歧这个现象,但不成。昔日芝大邻近的电影院收学生近于非学生的半价,是价格分歧,但标价明目清楚,讯息费用不存在。是因为有座位空置吗?那当然:昔日的美国有不少次级的电影院这样的分歧标价,用小链把两个价牌挂在售票的窗口,但当演出的电影是大热门,他们会把学生的价牌取下来。

只用资源空置可以解释所有价格分歧吗?也不成。英国伦敦的音乐剧场场爆满,同剧不改可以爆几年,但通过黄牛党的精明处理,价格分歧的普及是结果。我在《炒黄牛的经济分析》写过,此文也会放在本章之后作为附录。伦敦的黄牛老兄们手法高明,我拜服。他们是利用喜欢看音乐剧的外来游客有讯息费用的困扰,推出价格分歧而为生计的。


(未完待续)

话题:



0

推荐

张五常

张五常

396篇文章 12天前更新

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

文章